奇緣鉆石說,在古代玉器佩戴的等級化制度,在古代玉器不是能隨便佩戴的,裝飾、佩戴這些玉器也有嚴格的規則,所謂的“匹夫無罪,懷璧乓罪”,玉器象征著階級、身份、地位,象征著禮制規范。
誰戴什么玉是有嚴格的規定的,所以在《大宗伯》中規定了以玉作六端,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轂壁,男執蒲壁,什么樣的階級,什么樣的爵位才能佩戴相應的玉器,這是一個非常嚴格的等級化的制度。
孔子運用玉器來理順社會關系,到了春秋,禮崩樂壞,大家想敬禮就敬禮,不想敬禮就不理會你。而孔子非常巧妙地把玉的人格化、道德化聯系在一塊。他的學生子貢問他,說老師現在的人為什么那么愛玉?是因為玉少而石頭多嗎?原話就是說“何以貴玉賤珉”,孔子說不是,孔子講了一段話,“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智也,??”所以它總結了玉有十一德。孔子這個用玉理論是一個全新的理論,他把玉器從鬼神天命的桎梏下解放了出來,注入了一種理性主義精神,把玉器服務于宗教巫術和王權禮樂的功能轉向服務于功德和個人道德。在孔子那個時代,把玉器納入他的社會核心價值觀,他的核心價值觀就是讓人有道德、有情操、有操守。